西安研究院水文所蒙陜項目部與中煤能源集團合作完成的《蒙陜礦區深部侏羅紀煤田沉積控水規律與水害防控技術體系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鄂爾多斯盆地侏羅紀煤田深埋區煤層開采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水害問題,針對該區域前期勘探程度較低、周邊無開采礦井可供參考、水文地質條件認識不足、缺少成熟防治水體系的特征,2012年,西安研究院水文地質研究所成立“蒙陜防治水中心”項目部,與中煤能源集團、淄礦集團等大型煤企合作,選擇區域上的典型礦井作為研究對象(北部呼吉爾特礦區的葫蘆素煤礦、巴彥高勒煤礦,中東部榆橫礦區的大海則煤礦,南部納林河礦區的納林河二號煤礦),從點到面,逐步深入地研究鄂爾多斯盆地侏羅紀煤田深埋區水文地質條件,并結合鉆探、物探等工程,逐步形成適合該區域的防治水工作體系。截止2016年年底,經過4年多的研究,水文所蒙陜項目部形成研究成果《蒙陜礦區深部侏羅紀煤田沉積控水規律與水害防控技術體系研究成果報告》。
目前該成果已經在鄂爾多斯盆地侏羅紀煤田深埋區展開了深度的推廣應用,截止2016年底,已經實現了巴彥高勒、納林河二號、葫蘆素、門克慶、母杜柴登等礦井首采工作面的安全投產,巴彥高勒煤礦已經實現了兩個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包括兗礦集團營盤壕煤礦、石拉烏素煤礦和伊泰集團紅慶河煤礦在內的多對礦井已經開始與西安研究院合作,繼續開展該成果的推廣應用。
2016年3月,該成果通過了(le)中國(guo)煤炭工業協會(hui)組織的專(zhuan)家鑒定,鑒定結果認(ren)為(wei)其研究成果整體(ti)達到國(guo)際先(xian)進水平,在(zai)陸相沉(chen)積煤田的沉(chen)積控水規律方面達到國(guo)際領先(xian)水平;2016年11月,該項目研究成果與《鄂(e)爾多(duo)斯盆地北(bei)部(bu)煤層頂(ding)板水害形成機理(li)》兩個(ge)項目合并(bing),形成成果《鄂(e)爾多(duo)斯盆地侏羅(luo)紀(ji)煤田頂(ding)板水害形成機理(li)及(ji)防治關鍵技術研究》,獲得中國(guo)煤炭工業協會(hui)科學技術獎一(yi)等獎,目前,公(gong)示期已經(jing)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