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華環保聯合(he)會(hui)主(zhu)辦(ban)的(de)一(yi)帶一(yi)路經濟與環境(jing)合(he)作論壇在北京召開,聯合(he)國(guo)環境(jing)規劃署駐華代表和(he)我國(guo)政府有關部(bu)門(men)領導、專家(jia)(jia)和(he)企業(ye)家(jia)(jia)以及一(yi)帶一(yi)路沿線(xian)20多個國(guo)家(jia)(jia)駐華使(shi)館(guan)和(he)國(guo)際組織(zhi)代表200余人出席(xi)論壇。論壇同期發布了30項“一(yi)帶一(yi)路”綠(lv)色(se)供應鏈案例,西(xi)安研究(jiu)院的(de)“推動企業(ye)轉型升級 促進產業(ye)綠(lv)色(se)發展”案例成功入選。
2022一帶一路綠色供應鏈案例評選目的是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示我國綠色供應鏈實踐經驗,推動國內綠色供應鏈企業開展國際合作,構筑互利共贏的綠色供應鏈合作體系,合力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此次案例的入選體現了行業對西安研究院綠色供應鏈建設的認可。
近年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國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議題,西安研究院深入推進集團公司“1245”總體發展思路,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圍繞構建綠色制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總目標,依托智慧賦能、智能裝備、安全保障、綠色發展、清潔高效利用等核心發展方向積極踐行綠色生產理念,強化生態環保意識。自2017年起,西安研究院開展 “淺層+中深層”地熱地埋管換熱技術研究和開發,并于2021年7月,將院區統一升級改造為淺層+中深層地熱供暖(制冷)系統,每年可節約煤炭資源4363.29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14萬噸、二氧化硫37.09噸、氮氧化物32.28萬噸;西安研究院開發的保水采煤關鍵技術,實現了礦區地下水、地表水資源原位保護,促進了生態脆弱煤礦區“煤—水”資源協調發展,扎泥河露天煤礦帷幕節水工程實現礦坑排水量減少75%,植被多樣性增加15%以上;在矸石處置方面,西安研究院融合鉆探、注漿、水害防治技術優勢,研發了集“碎、配、制、充、防”于一體的煤矸石地面與井下協同高效充注及伴生災害防控技術,為控制礦區地表沉降、充填處置矸石固廢,推動實現煤矸石“零排放”目標提供技術支撐;2021年11月,由陜煤集團投資建設,中國煤科總承包的我國首條長距離管道輸煤項目—陜西神渭輸煤管道全負荷輸煤成功,西安研究院承擔的富余煤漿水處理項目可實現每日處理污廢水1.4萬立方米,相當于節約了7萬人的生活用水,進一步加快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步伐,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西安研究院將以此次一帶一路綠色供應鏈案例成功入選為契機,堅持“開放、共享、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理念,搶抓歷史機遇,通過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工藝產品創新、技術服務創新、合作模式創新等新方式,努力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