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3日,西安研究院黨委對2022年度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揭榜掛帥”和“創先爭優”優秀項目負責人進行了表彰。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他們詮釋著西安研究院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的精神品格。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西安煤科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的品質和精神。特推出專欄,介紹他們的先進事跡,以便廣大干部職工學習榜樣、爭當先進,擔當作為、建功立業。
科技創新研究院:方俊
方俊,副研究員,中共黨員,長期從事煤礦區鉆探技術裝備研發工作。2022年共負責或參與研究的項目10余項;制定煤礦井下定向鉆進孔底信息監控決策技術方案,開展關鍵技術裝備研發,為智能定向鉆進提供數據支撐;開展地下空間突水突泥災害定向鉆孔應急處置關鍵技術研究,拓展定向鉆進應用領域;開展亭南煤礦復雜地層定向鉆完孔技術試驗,高應力區煤層鉆孔深度突破1000m;開展華陽二礦碎軟煤層氣動定向鉆進工程示范,創造孔深607m新紀錄。2022年,個人榮獲省部級獎勵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集團公司科技二等獎2項,參編行業標準3項,授權、受理發明專利31件,其所在崗位被命名為“煤礦井下智能定向鉆進技術開發”黨員先鋒崗。
科技創新研究院:王強民
王強民,助理研究員,中共黨員,主要從事煤礦區水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修復研究與工程實踐。他主持或主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陜西省基礎研究計劃等項目20余項,發表核心及以上學術論文40余篇,參編學術專著2部,授權發明專利14項。2022年,借調至集團公司科技發展部開展工作,在集團公司科技創新制度體系建設、國家項目策劃、集團公司項目組織、材料起草等專項工作中,受到集團公司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2022年個人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項,授權發明專利3項,完成了寒旱煤礦區開采擾動生態效應與修復關鍵技術的研發工作,參與研發的“礦井水災高效防控成套技術與裝備”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科技創新研究院:孫道明
孫道明,助理研究員,中共黨員,現從事辦公室綜合管理工作。他始終堅持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重點圍繞“黨史學習”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貫徹”兩個主題開展“建功新時代,喜迎二十大”“勇擔時代重任”主題黨日活動。全年圍繞年度計劃開展考勤考核、勞務工資核發、餐卡福利、辦公用品發放、請銷假管理、生產設備管理、辦公物資的調研及報送分發、報廢物資整理、庫房搬遷維修、人員信息管理、職工關系調轉、績效考核、研究生培養、技術培訓等工作。個人參加社區志愿服務3次,全年加班500余小時。
科技創新研究院:陳龍
陳龍,副研究員,中共黨員,主要從事煤礦井下儀器的研發及推廣工作。作為技術負責人,他積極探索鉆探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完成了鉆孔渦輪發電機、隨鉆多參數測量裝置、旋轉導向鉆進系統等多項煤礦井下鉆探儀器、設備的研發,開發出煤礦井下定向鉆探數字化平臺。2022年,他負責和參與各類科研項目5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篇,申請國內發明專利11項,參與制定行業標準2項和多項企業標準。
地質瓦斯所:李彬剛
李彬剛,研究員,現任地質瓦斯所黨總支書記、所長。2022年,在西安研究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李彬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堅決落實各項工作要求和改革部署,帶領地質瓦斯所高質量完成陜西省30對高瓦斯和10余對沖擊地壓礦井的會診工作,獲得國家礦山安監局陜西局的高度贊揚;積極探索傳統煤炭地質勘查向礦井地質透明化勘查、礦井數字化地質勘查方向的轉型之路;積極推進瓦斯與礦壓動力災害防治技術與工程工作,形成礦壓動力災害區域化防控成套核心技術,實現技術工程一體化發展。2022年,在他的帶領下,地質瓦斯所全面完成西安研究院下達的合同額、收入、利潤等各項經濟指標。
地質瓦斯所:李延軍
李延軍,副研究員,現任地質瓦斯所黨總支第一黨支部書記、技術經營辦主任。作為地質瓦斯所經營創收黨員先鋒崗,他常年扎根市場一線,帶領部門和團隊攻堅克難,2022年超額完成各項經濟指標,簽訂合同超8000萬元,催回賬款超4500萬元,同時為2023年各項經濟指標的完成提前著手做好基礎工作。個人榮獲集團公司2022年度“優秀營銷工作者”稱號,榮獲西安研究院2022年度價值創造突出貢獻獎、2022年度優秀營銷人員獎,榮獲2022年度省部級科技二等獎2項。
地質瓦斯所:楊歡
楊歡,助理研究員,中共黨員,主要從事礦壓動力災害防治的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工作。他始終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憑借著扎實的工作作風,2022年打開了新疆強礦壓動力災害區域治理新局面,并完成新疆區域近兩千萬合同延續。同年,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篇;授權專利3個,申請及受理發明專利8個。個人榮獲西安研究院2022年度“優秀青年項目經理”“十大杰出青年”等稱號。
環保所:張濤
張濤,高級工程師,現任環保所黨總支書記、所長。他始終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團結帶領全所黨員緊緊圍繞所中心工作,真抓實干、勇于擔當,努力詮釋“領頭雁”的角色,用實際行動帶領著環保所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臺階地向前邁進。近年來,在他的帶領下,全所職工找準發力點,咨詢業務抓住礦區規劃修編、煤炭保供等機遇,中標多項合同,2022年實現咨詢合同的歷史最好;工程EPC總承包業務實現了向EPC+O(運營)轉型,延伸了環境工程產業鏈,為環保所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環保所:張旭
張旭,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陜西省環境影響評價專家庫成員。參加工作13年來,完成部、省、市級審批環評項目40多項,涉及建材火電、交通運輸、煤炭開采、輸變電及煤化工等多個行業,執行合同額超4000萬。2022年,面對保供煤礦環評時間緊、任務重的形勢,張旭不畏困難,主動承擔國家能源集團陜西神延煤炭有限責任公司西灣露天煤礦等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使該礦成為榆神礦區第一個取得環評批復的千萬噸級大型煤礦,其業務能力得到了審批單位、甲方及行業專家的一致認可。
環保所:王建勛
王建勛,高級工程師,現任環保所黨總支第二黨支部宣傳委員、生態室主任。他注重隊伍團結,帶領科室人員加班加點,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生產經營任務。2022年,他負責和參與各類技術咨詢項目10余項,其中神樹畔煤礦水保業務是西安研究院承接的第一個水保專業全生命周期技術服務項目,作為該項目負責人,他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優化工作方法,圓滿地完成了工作任務,得到了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的一致好評。其所在崗位被命名為“黨員先鋒崗”。
地震所:葉紅星
葉紅星,研究員,現任地震所黨總支書記、所長。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記初心使命,結合中心工作,提出了“黨建統領全局抓協調 紅色引擎助力精準探測”的發展新思路,以“四提升三增強”為黨建工作目標,創建了“五有五融入”的黨建工作模式,進一步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推動地震所中心工作高效開展。他長期致力于部門業務升級轉型工作,積極探索非煤市場,拓展地震勘探業務范圍,創新業務經營模式,走出了一條可借鑒的示范道路。2022年,他組織團隊開展技術攻關,及時將地震勘探業務推向地震局活動斷層探測市場,成功實現了地震勘探業務的跨界移植,拓寬了地震勘探服務領域。
地震所:吳國慶
吳國慶,助理研究員,現任地震所礦井部部長,主要從事煤礦井下地震勘探等系列工作。他帶頭開展了槽波地震成果的三維可視及定量解釋的技術攻關,加快推進槽波地震機械震源產品的開發,形成孔中雷達與槽波地震綜合探測的新發展思路,保障槽波地震業務平穩增長。他大力推廣隨掘隨采地震監測業務,主動請纓承擔隨掘隨采地震監測地質保障平臺數字化建設項目,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2022年,礦井部各項經營指標均突破3000萬元大關,年增長率超20%,為煤礦井下地震勘探業務高質量發展打開了新局面。
地震所:劉芳曉
劉芳曉,副研究員,現任地震所煤炭地震技術部副部長。在推動地震勘探業務的生產創新轉型方面,他帶領各項目團隊堅決落實西安研究院生產管理標準化工作要求,所在部門標準化項目部實現全覆蓋;在項目生產整合統籌方面,優化外協隊伍的合作模式,實現了降本增效。2022年,他帶領項目團隊,順利完成生產項目11項,實現產值近8000萬元,刷新部門產值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