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污(wu)潰兩手油”常常是人們對(dui)車工的固有印(yin)象,但如果你見到他,定會改(gai)變對(dui)這個職業的印(yin)象。
他瘦削儒雅,干(gan)凈(jing)利落,極具親和(he)力,在(zai)他工(gong)作室的文件柜里,一(yi)摞探榮譽證書透出(chu)耀眼的光芒,映射出(chu)其主(zhu)人的不(bu)一(yi)般。
他,就是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獲得者李浩儒,在同事眼里,他是“李大師”;在他自己眼里,他不過是堅守崗位、做好本職工作的“工人李”。然而,當你對他(ta)深入了解后就會發(fa)現,在平(ping)凡(fan)的(de)工作之上,他(ta)初(chu)心在方寸,匠(jiang)心在咫尺,更是一(yi)名追求精、專、恒(heng)的(de)工匠(jiang)。
精:用(yong)大力(li)有余,人細心愈研
2000年9月,技(ji)校畢業的(de)(de)李浩(hao)儒以(yi)綜合排名第一的(de)(de)成(cheng)績,成(cheng)為煤炭科學(xue)總院(yuan)西安分院(yuan)轉制以(yi)來(lai)招錄的(de)(de)第一批技(ji)術(shu)工人。自(zi)此翻(fan)開了人生新(xin)的(de)(de)一頁,在平凡的(de)(de)崗位上(shang)書(shu)寫著自(zi)己的(de)(de)精(jing)彩。
讀書求學時,勤學好問、理論扎實是李浩儒的標簽,可剛上班一個月,他便意識到書本所學與實際生產差別甚大。在(zai)加工Ф50、Ф42 鉆桿母螺(luo)(luo)紋(wen)時,如果(guo)完(wan)全按照書本上所學的知識刃磨刀具,稍(shao)加工幾根鉆桿刀頭便磨損嚴重,加工的螺(luo)(luo)紋(wen)質量幾乎(hu)都不(bu)合(he)格;因為沒有數控(kong)機(ji)床,老師(shi)傅(fu)大都憑借經驗(yan)手工加工要(yao)求精度高(gao)的鉆機(ji)錐管螺(luo)(luo)紋(wen)接頭,這樣(yang)做不(bu)僅效率低,而且由于加工質量不(bu)穩定,在(zai)鉆機(ji)調試時還經常出現安全事故。
善于鉆研的李浩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利用空閑時間精心琢磨、不斷實驗,自制成型刀具,采用刀具反裝反向車削法加工錐面和螺紋,使加工后的接頭串在一起,最后進行鉆孔加工,這樣一次可以加工6-8個接頭。通(tong)過(guo)加(jia)工(gong)(gong)工(gong)(gong)藝的革(ge)新,保證(zheng)了螺紋加(jia)工(gong)(gong)精度,減(jian)少(shao)了測量次數,將(jiang)接頭加(jia)工(gong)(gong)效(xiao)率(lv)提高50%以上(shang),由于接頭形似小朋友們喜歡吃(chi)的糖葫(hu)蘆(lu),因此被同事親(qin)切地稱為“糖葫(hu)蘆(lu)式”加(jia)工(gong)(gong)法。
PDC 鉆頭的復合片噴砂工序是鉆頭生產的關鍵工序之一,鉆頭生產前須對復合片進行噴砂處理,之前采用的復合片噴砂工藝較為落后,且存在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危害職工健康等問題。如何優質高效地進行復合片噴砂處理,成為橫亙在李浩儒心中亟待解決的又一難題。
為此,他走路想、睡覺想,若是突然有了好想法甚至半夜也要從床上爬起來畫設計圖稿。通過近兩個月的反復試驗、摸索,他(ta)借(jie)鑒材(cai)料學釹鐵硼超強磁鐵對硬質合金吸附性,采用硬鋁合金材(cai)質制作殼體,借(jie)鑒抽屜原理,設計制作出(chu)“抽屜式”復合片噴砂工裝(zhuang),一舉解決了困擾車間生產20多年的難題。
每一項技術(shu)成(cheng)果誕生前(qian),都經歷過(guo)數不清的(de)試錯、不分(fen)晝夜(ye)的(de)研(yan)究,這(zhe)份(fen)執著成(cheng)就了他,全國技術(shu)能手、大國工匠(jiang)、煤炭行業(ye)技能大師(shi)、中(zhong)央(yang)企業(ye)技術(shu)能手、三秦工匠(jiang)、陜西帶徒名師(shi)、西安十佳工匠(jiang)之(zhi)星……每一份(fen)榮譽(yu)都是(shi)都是(shi)對他的(de)肯定,但榮譽(yu)背后(hou)的(de)李浩儒卻(que)始(shi)終非常平靜,他說這(zhe)些(xie)都只代表自己的(de)過(guo)去,他仍將以最純(chun)粹的(de)心態,精心于鉆(zhan)探裝備最需要解決的(de)問題。
專:能工專匠巧奪莫測(ce)之天工
“哎喲(yo)!”
一聲(sheng)悶響從螺旋槽銑(xian)床底部傳(chuan)來,接著是一連串帶(dai)著機油味(wei)的“問候語”。正在車間質(zhi)檢的李浩儒,聽到動靜趕緊跑過去。
“趙師(shi),沒事吧?”李浩儒蹲下身,看(kan)見(jian)趙略(lve)正從銑床底下往外爬,額頭上鼓起(qi)一個(ge)紅(hong)彤彤的包。
“沒事?你(ni)來試試!”趙略抹了(le)把(ba)臉,指著狹窄(zhai)的加(jia)工區,“這破地方,換把(ba)刀跟鉆老鼠(shu)洞似的,我這月(yue)都碰了(le)三回頭(tou)了(le)!”
李浩儒探頭看了看。確實,螺旋槽銑床的加工區域設計得極為緊湊,更換刀具時必須整個人蜷縮著鉆進去,在滿是油污的環境中摸索操作。工人們戲稱這叫“鉆油井”,每次換刀都像經歷一場小型災難。
“這設計太不合理了。”李浩儒皺(zhou)起眉頭(tou)。看著趙(zhao)略油膩的工作服和額頭(tou)的包,他暗(an)下(xia)決(jue)心:一定要解決(jue)這個問題。
接下(xia)來的(de)(de)時間,李(li)浩儒成了螺旋銑削加工區(qu)的(de)(de)常客。他記(ji)錄(lu)每次換刀(dao)的(de)(de)時間、動作,甚至親自鉆(zhan)進去(qu)體驗了幾次。
“大師,你這是要(yao)轉行當修(xiu)理工啊?”同事劉(liu)紅偉(wei)打趣道。
“我在想辦(ban)法改進(jin)換(huan)刀方(fang)式(shi)。”李浩(hao)儒抹著臉上汗珠(zhu)說,“這效(xiao)率太低(di)了(le),平均每次換(huan)刀要50分鐘(zhong),還容易(yi)受傷。”
“大師,這床子進口(kou)的,設計還能有錯?”
“我還就偏偏不信這個邪了。”
周末,李浩儒帶五歲的女兒去公園玩套圈游戲。看著女兒輕松地將塑料圈套在柱子上,他突然愣住了,像套圈一樣,把刀片固定在圓環刀架上,再固定在刀盤上,不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周(zhou)一(yi)一(yi)大早,李浩儒就沖進車間,手里揮舞著(zhu)一(yi)張草圖。
“趙師!我想到(dao)了!”他氣喘吁(yu)吁(yu)地攔住正(zheng)要開工的趙略,“我們可以做個可拆卸的快(kuai)換(huan)刀(dao)盤(pan)!就像套(tao)圈(quan)游(you)戲一樣,把整個刀(dao)盤(pan)取下來換(huan)好刀(dao)再(zai)裝回(hui)去!”
“大師(shi)這(zhe)能行嗎?刀盤(pan)能隨便(bian)拆?精度怎么(me)保證?”
“我想過了。我設計一個漸進式嚙合擺線契合機構,再配合這個帶錐度的鎖緊鍥,這樣的分體式刀盤,保證重復定位精度。換刀時只要松開幾個螺栓,整個刀盤就能取下來!”
不久后,第(di)一(yi)代快換刀盤樣機誕生(sheng)了。安(an)裝測試那天,半(ban)個車間的工人都跑來圍觀。
“來來來,趙師,你最有發言權。”李浩儒把刀盤(pan)遞給(gei)趙略,“試(shi)試(shi)看。”
趙略半信半疑地接過(guo)刀(dao)盤,在李浩儒(ru)的(de)指導下(xia),他(ta)先松開(kai)四個定位(wei)螺(luo)栓,卸(xie)下(xia)鎖(suo)緊(jin)鍥(qie),然后輕輕一轉——整個刀(dao)盤被取下(xia)來了!
“嘿!撩咋嘞(lei)。”趙略瞪大眼睛,“這比原來方便多了(le)!”
在干凈寬敞的(de)工作(zuo)臺上(shang),趙略輕松地(di)更換(huan)了刀(dao)具(ju),然(ran)后將刀(dao)盤重新安裝回銑床。整個(ge)過程(cheng)不到(dao)10分鐘(zhong),而且(qie)一滴油都沒(mei)沾(zhan)到(dao)身上(shang)。
“打打精度(du)測試(shi)怎么樣?”李浩儒緊張地(di)問質檢員(yuan)。
“重復定位精度0.005毫米”質檢員看著測量儀,“符合規范,可以生產!”
車間里爆(bao)發出(chu)歡呼聲(sheng)。趙略拍著李浩(hao)儒(ru)的肩膀:“大師,真有你的!這下我(wo)們(men)不用再鉆油井了(le),我(wo)的頭再也不會痛了(le)!”
三個(ge)月后,快換刀(dao)盤(pan)在整(zheng)個(ge)制造(zao)公(gong)司推廣使用。工人(ren)們編了順口溜(liu):“李浩(hao)儒,辦法多,快換刀(dao)盤(pan)真不(bu)錯;不(bu)碰頭,不(bu)沾油,干活輕松樂呵(he)(he)呵(he)(he)。”
李浩儒的成功與他時刻保持對專業知識的追求分不開,身為大國工(gong)匠(jiang)的(de)(de)他,積極參加國資委舉辦(ban)的(de)(de)中央(yang)企業(ye)高技能(neng)人才培(pei)訓(xun)班、陜西省企業(ye)高級技師崗位技能(neng)提升研修培(pei)訓(xun)和清華大學班組長(chang)培(pei)訓(xun)等(deng)企業(ye)外部的(de)(de)各(ge)類知識培(pei)訓(xun)和交流,并(bing)通過考試順利(li)畢業(ye)。活到老,學到老是李浩儒對(dui)待(dai)知識技能(neng)的(de)(de)態度(du),也是他孜孜不(bu)倦的(de)(de)不(bu)竭動(dong)力。
恒:傳道授業,鋪就(jiu)桃(tao)李花(hua)香
有人曾問李浩儒,你一路走來,最想感謝誰?他脫口而出:“感謝曾教授過我的每一名師傅,感謝企業幫我搭建的平臺。”“很多人都說(shuo)師(shi)(shi)傅(fu)教人留(liu)一(yi)手,那(nei)是(shi)過去,現在(zai)你只要(yao)肯(ken)認真學,我會像我的師(shi)(shi)傅(fu)們一(yi)樣,把所有功夫都傳給你。”
作為徒(tu)弟的(de)李穎平(ping)談起李浩儒,臉上總(zong)是洋(yang)溢著笑容,心里滿(man)是道(dao)不完的(de)感謝。李穎平(ping)說:“我的(de)迅速成長和獲(huo)得(de)的(de)榮譽離不開師傅的(de)無私(si)幫(bang)助和指導(dao)”。李浩儒深受感動的(de)同(tong)時也勵(li)志要做一個優秀的(de)技術(shu)傳承人(ren)。
李穎(ying)平(ping)是李浩儒所帶徒弟中(zhong)最出色的一個,在(zai)參加(jia)西(xi)安市高(gao)技能人才大(da)賽(sai)備賽(sai)前,訓練車(che)削梯形螺紋時(shi)總是打刀,當(dang)時(shi)心情很煩躁(zao)就想(xiang)放棄(qi),李浩儒知(zhi)道(dao)后,給他鼓勵的同(tong)時(shi)幫他查找問題的原因,并指導(dao)他練習。通過這(zhe)次比賽(sai),李穎(ying)平(ping)獲(huo)得了陜西(xi)省(sheng)“三秦工匠”稱(cheng)號。
近五年來,李浩儒先后組織技能培訓和交流20余場次,指導50余人次參加國家、省市、集團各類技能大賽,9人分別獲得“煤炭行業青年五四獎章”“陜西省技術能手”“煤科工匠”等榮譽稱號,23人分別取得技師及以上資格等級。
工(gong)以才成,業(ye)由才廣(guang)。
每一項成績的背后都不是一個人的名字,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匠人共同耕耘、探索、創新,也離不開西安研究院和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這個大家庭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寬厚包容。李浩(hao)儒很愿意奉(feng)獻(xian)出自(zi)己的一切,將這(zhe)一代煤(mei)科(ke)人(ren)(ren)的技藝傳授給未來的接(jie)班人(ren)(ren),將煤(mei)科(ke)技藝恒久地流傳下(xia)去。
如(ru)今的(de)(de)李浩儒,仍然保持著“空杯”心(xin)態,以不變的(de)(de)初心(xin)致向未(wei)(wei)來(lai),依然堅守(shou)在生產一(yi)(yi)線,帶(dai)頭解決最棘手的(de)(de)生產問題。面對(dui)未(wei)(wei)來(lai),他(ta)將繼續(xu)高舉著煤科工匠的(de)(de)火把,指引(yin)身邊的(de)(de)人一(yi)(yi)起進步(bu),共同為自己熱愛的(de)(de)鉆(zhan)探裝(zhuang)備事業貢獻智(zhi)慧(hui)。